在变电站这个电力枢纽的复杂世界里,电流互感器宛如一位默默坚守的“电流翻译官”,虽运维工作量看似不大,却肩负着监控、计量和保护的关键使命,一旦失职,后果不堪设想。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剖析电流互感器的基础知识,以及当它遭遇二次开路故障时的应急处理之道。 一、电流互感器:变电站的“电流转换大师” 电流互感器,顾名思义,是将一次设备中奔腾的大电流,按特定比例巧妙变换为适合测量、计量、保护装置使用的小巧电流。其一次绕组匝数寥寥(仅一匝或二匝),工作时串联在被测线路之中,如同水流必经的“狭窄通道”;而二次绕组则匝数众多,与测量仪表和继电器等电流线圈串联,由于这些线圈阻抗微乎其微,正常运行时,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仿若处于短路状态,电流得以平稳流转,为变电站的精准运行提供关键数据支持。 二、二次开路:隐藏在暗处的“定时炸弹” 正常运转时,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短路状态维系着电流系统的稳定平衡。然而,一旦因接线虚接、断线或误操作等缘由造成二次开路,一场危机便悄然降临。 此时,二次电流归零,其磁势消失,无法抗衡一次电流产生的磁势,一次电流瞬间全部用于激磁,致使铁芯深陷饱和困境。磁饱和不仅让铁损急剧增大,电流互感器仿若被点燃的火炉,发热严重,线圈绝缘也在高温下岌岌可危,随时可能被烧坏。同时,铁芯上残留的剩磁会不断干扰,增大互感器误差,影响测量精度。 更为致命的是,磁饱和彻底改变了交变磁通的波形,正弦波扭曲成梯形波,磁通剧烈变化的刹那,二次线圈两端感应出高达几千伏的峰值电压,这如利刃般的高电压,无论是对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,还是对精密设备的稳定运行,都构成了致命威胁。正因如此,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,任何时候都是变电站运行的绝对禁区。 三、故障现身:二次开路的“蛛丝马迹” 当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悄然发生,虽隐蔽却也并非无迹可寻,一系列现象接踵而至,为我们察觉故障埋下线索。 1.仪表指示异常:回路中的仪表仿佛迷失方向,指示数值大幅降低甚至归零。测量表计的电流回路若开路,三相电流表指针各异,功率表读数锐减,计量表计停滞或转速迟缓。若表计指示时断时续,大概率是处于半开路状态,接触不良作祟。运维人员此刻需将相关表计相互对照,仔细分析。例如变压器原、副边负荷指示差异悬殊,电流表读数偏差过大(留意变化差异及电压等级不同),便可怀疑负荷较低一侧是否存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故障。 2.异响与振动:凑近电流互感器本体,仔细聆听,若有不均匀噪声、振动传出,尤其是在负荷较小时不明显,而开路时因磁通密度骤增、磁通波形畸变,硅钢片振动加剧,发出较大声响,这便是故障发出的“警报”。 3.放电打火现象:巡检过程中,留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端子、元件线头等部位,若出现放电、打火迹象,很可能是二次开路所致。开路时二次产生的高电压,让这些连接点成为“电火花”的源头,严重时绝缘直接击穿,留下明显故障痕迹。 4.保护装置失常:继电保护有时会误动作或拒动作,在误跳闸或越级跳闸事故后复盘,便可能发现是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在背后捣鬼。 5.表计烧坏:仪表、电能表、继电器等若突然冒烟烧坏,这也是直观的故障信号,而且它们的损坏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导致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,此时需迅速从端子排上拆除交流电压端子,做好绝缘防护。 不过,在日常运行时,若一次负荷较小,且二次无操作,二次开路概率相对较低,而且若不是测量用电流回路开路,故障往往隐匿较深,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、敏锐洞察。 四、应急处理:化解危机的“急救指南” 发现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,莫慌!按以下步骤有序应对,将损失降至最低。 首先,检查处理时,务必确保安全,站在绝缘垫上或穿上绝缘靴,戴好绝缘手套,手持绝缘良好的工具,同时尽量减小一次负荷电流,降低二次回路电压,为后续操作创造安全环境。 紧接着,分清是哪一组电流回路故障、明确开路相别以及对保护的影响程度,迅速上报调度,解除可能误动的保护装置,防止故障范围扩大。若电流互感器已严重受损,果断转移负荷,停电进行深入处理。 随后,争取在就近的试验端子上,依据图纸用良好短接线将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,再顺着线索排查开路点。若短接时火花四溅,说明短接有效,故障点就在短接点以下的回路中,可进一步聚焦排查;若无火花产生,则可能是短接失效,故障点位于短接点之前的回路,此时需逐点向前变换短接点,逐步缩小排查范围。
|
电工电气学习网 ( )
GMT+8, 2025-6-21 16:03
Powered by © 2011-2025 www.dgdqw.com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