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工业自动化的舞台上,变频器宛如一位默默耕耘的“幕后英雄”,却时常遭受着电磁干扰的“暗箭”。这些干扰源,有的源于变频器自身,有的则来自外部环境,它们如同隐藏在暗处的“敌人”,时刻威胁着变频器的稳定运行。今天,就让我们拨开迷雾,深入剖析这些干扰源的真面目,并探寻有效的应对之策。
一、变频器自身的“内忧”
1. 谐波干扰:电网的“隐形杀手”
变频器在工作过程中,其整流电路就像是一个“谐波工厂”,不断地产生着谐波电流。这些谐波电流在供电系统的阻抗上“兴风作浪”,导致电压波形发生畸变,原本纯净的正弦波变得“面目全非”。这种畸变的电压,对于许多只能在正弦波电压下“安居乐业”的电子设备来说,无疑是一场“灾难”。更为糟糕的是,谐波干扰不受设备与变频器距离的限制,它像一位“游荡的幽灵”,在同一电网中“所向披靡”,对所有设备都造成影响。
2. 射频传导发射干扰:电源线上的“喧嚣”
由于负载电压呈现脉冲状,变频器从电网中吸取的电流也变得“躁动不安”,其中夹杂着大量高频成分,形成了射频干扰。这些射频干扰如同“调皮的精灵”,在电源线等导体上“肆意奔跑”,将干扰传递到电网中的其他设备上,让整个电网陷入一片“混乱”。
3. 射频辐射干扰:电缆变身“天线”
变频器内部的电路元件和布线,尤其是输入和输出电缆,成为了射频干扰的“源头”。当电缆上存在射频干扰电流时,它就像一根无形的“天线”,将电磁波向四周辐射出去,形成辐射干扰。这种干扰在电子设备靠近变频器时,就像“近水楼台”一样,会产生严重的影响,让设备“苦不堪言”。
二、外部环境的“外患”
1. 电网中的谐波干扰:电网的“慢性病”
电网中存在着大量的谐波源,如各种整流设备、交直流互换设备、电子电压调整设备、非线性负载及照明设备等。它们如同一个个“谐波污染源”,使电网中的电压、电流波形发生畸变,对电网中其他设备造成了“慢性伤害”。当变频器的供电电源受到这些被污染的交流电网的干扰时,如果不加以处理,电网噪声就会像“病毒”一样,通过电网电源电路“入侵”变频器,影响其正常工作。
2. 晶闸管换流设备的干扰:电网的“定时炸弹”
当供电网络内有容量较大的晶闸管换流设备时,就如同在电网中埋下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由于晶闸管总是在每相半周期内的部分时间内导通,这使得网络电压容易出现凹口,波形严重失真。这种情况可能使变频器输入侧的整流电路面临“灭顶之灾”,因出现较大的反向回复电压而受到损害,甚至导致输入回路击穿而烧毁。
3. 电力补偿电容的干扰:电容的“脾气”
为了提高功率因数,许多用户都在变电所采用集中电容补偿的方法。然而,在补偿电容投入或切出的暂态过程中,网络电压有可能出现很高的峰值,就像一只“猛兽”突然袭来。这可能使变频器的整流二极管因承受过高的反向电压而击穿,让变频器陷入“瘫痪”。
三、其他潜在的“威胁”
除了上述主要的干扰源外,还有一些“潜伏”的干扰因素不容忽视。静电放电、脉冲干扰和发射性频率的电磁场等高频干扰,可能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“悄悄潜入”,对变频器造成干扰。此外,电源电压波动、欠压和频率不稳定等低频干扰,也可能让变频器“迷失方向”,影响其正常工作。
四、总结
变频器所处的电磁环境复杂多变,存在着多种干扰源。这些干扰源犹如一个个“隐藏的陷阱”,给变频器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为了降低这些干扰对变频器的影响,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,如滤波、屏蔽、接地、使用电抗器、优化变频器参数、采用合适的控制方式以及合理布线和干扰隔离等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为变频器营造一个“安全、稳定”的工作环境,让它在工业自动化的舞台上继续“大展身手”。 |
|